如何正確認識五臟六腑?五臟六腑之間的關係?中醫學把人體內在的重要臟器分為髒和腑兩大類,有關臟腑的理論稱為“藏象”學說。藏,通“髒”,指藏於內的內臟;象,是徵象或形象。這是說,內臟雖存於體內,但其生理病理方面的變化,都有徵象表現在外。所以中醫學的臟腑學說,是通過觀察人體外部徵象來研究內臟活動規律及其相互關係的學說。
髒和腑是根據內臟器官的功能不同而加以區分的。髒,包括心肝脾肺腎五個器官,主要指胸腹腔中內部組織充實的一些器官,它們的共同功能是貯藏精氣。精氣是指能充養臟腑維持生命活動不可缺少的營養物質。腑,包括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六個器官,大多是指胸腹腔內一些中空有腔的器官,它們具有消化食物,吸收營養排泄糟粕的功能。除此之外,還有“奇恆之腑”,指的是在五臟六腑之外,生理功能方面不同於一般腑的一類器官,包括腦髓骨脈女子胞等。應當指出的是,中醫學裡的臟腑,除了指解剖的實質臟器官,更重要的是對人體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的概括。因此雖然與現代醫學裡的臟器名稱大多相同,但其概念功能卻不完全一致,所以不能把兩者等同起來。
心與肺
心主血,肺主氣。人體臟器組織機能活動的維持,是有賴於氣血循環來輸送養料。血的正常運行雖然是心所主,但必須借助於肺氣的推動,而積存於肺內的宗氣,要灌注到心脈,才能暢達全身。
心與肝
心為血液循環的動力,肝是貯藏血液的一個重要臟器,所以心血旺盛,肝血貯藏也就充盈,既可營養筋脈,又能促進人體四肢百骸的正常活動。如果心血虧虛,引起肝血不足,則可導致血不養筋,出現筋骨凌痛手足拘攣抽搐等症。又如肝郁化火,可以擾及於心,出現心煩失眠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