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與脾
脾所運化的精微,需要借助血液的運行,才能輸佈於全身。而心血又必須依賴於脾所吸收和轉輸的水谷精微所生成。另方面,心主血,脾統血,脾的功能正常,才能統攝血液。若脾氣虛弱,可導致血不循經。
心與腎
心腎兩髒,互相作用,互相制約,以維持生理功能的相對平衡。在生理狀態下,心陽不斷下降,,呂陰不斷上升,上下相交,陰陽相濟,稱為“心腎相交”。在病理情況下,若腎陰不足,不能上濟於心,會引起心陽偏亢,兩者失調,稱“心腎不交”。
肝與脾
肝藏血,脾主運化水谷精微而生血。如脾虛影響血的生成,可導致肝血不足,出現頭暈目眩視物不清等。肝喜條達而惡抑鬱,若肝氣鬱結,橫逆犯脾,可出現腹痛腹瀉等。
肝與肺
肝之經脈貫脂而上注於肺,二者有一定聯繫,肝氣升發,肺氣肅降,關係到人體氣機的升降運行。若肝氣上逆,肺失肅降,可見胸悶喘促。肝火犯肺,又可見胸脅痛於咳或痰中帶血等症。
肝與腎
腎藏精,肝藏血,肝血需要依賴腎精的滋養,腎精又需肝皿不斷的補充,兩者是互相依存,互相資生。腎精不足,可導致肝血虧虛。反之,肝血虧虛,又可影響腎精的生成。若腎陰不足,肝失滋養,可引起肝陰不足,導致肝陽偏亢或肝風內動的證候,如眩暈耳鳴震顫麻木抽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