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真文化在我國有什麼樣的功能呢?我國的清真飲食文化歷史悠久,文化內涵豐富,是中國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清真飲食的起源,應該說和伊斯蘭教傳入中國是同步的.清真飲食是依照伊斯蘭教法而形成的穆斯林的生活必需品。
千百年來,由伊斯蘭的飲食律例而逐步形成和發展的中國清真飲食文化.作為一種共同的風俗習慣和反映共同文化的心理素質,維繫著我國信仰伊斯蘭教的十個少數民族的民族情誼,是形成信教群體凝聚力的內力。可以說,清真飲食文化是我國信仰伊斯蘭教的十個民族以“食”表達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綜合體現。
一清真飲食文化作為一種物質文化,最大的實用價值就是本身的養生和保健功能
中國穆斯林大多聚居西北地區.由於地域的原因和根深蒂固的信仰傳統.他們認為“食之物有善者,有不善者有潔者,有不潔者。食性善之物,則益人之善性;食惡性之物,則滋人之不潔之性。因此,西北地區的穆斯林遵從《古蘭經》的規定,並經過長期的沿襲和發展,養成了有選擇地享受‘佳美食物’而遠離並嚴禁吃‘污穢食物’的習慣,強調食物本身的養生和保健功能”。
在西北穆斯林清真飲食的諸多禁忌中,有四種物品禁忌最為嚴格,即豬肉自死之動物血液和酒,其中尤以豬肉為最。在一般情況下,他們不僅不食豬肉,甚至連非穆斯林用過的餐具非清真餐館都是敬而遠之的。在西北地區.伊斯蘭各民族的聚居區,禁酒也比較嚴格,無論是白酒紅酒還是啤酒一律都不准飲用,即使有非穆斯林來客,主人一般也不敬煙酒,同時也忌諱拿煙酒做禮物送人。喜慶節日,招待客人一般以茶代酒。從醫學角度看,不喝酒,特別是不酗酒,對人的身體健康是極有益的。清真飲食因特別講究衛生注重營養和保健而表現出高質量的實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