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清真飲食文化具有族群內部“制度文化”的保存與活化功能
飲食來源於文化,一旦形成.對文化又具有一定的反作用,從社會學人類學的角度講,就是對社會“制度文化”的保存與活化。所謂“制度文化”原本指與統治階級價值取向相符合的文化,而民間的“制度文化”則是一種符合民間大眾的價值取向。清真飲食文化是信仰伊斯蘭教的各民族經過歷史沉澱下來的獨特文化,它依靠穆斯林的宗教信仰得以傳承和播散,這是一種動態的保存。這種飲食文化不僅僅能夠得到保存,還能得到“活化”,我國的清真飲食文化就是以伊斯蘭文化為其內核,吸收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加以糅合而形成的獨特的飲食文化,並代代相傳成為一種“活文化”。
六清真飲食文化加速了國內外飲食文化的傳播與交流
清真飲食文化在促進國內外飲食文化交流方面有不可低估的貢獻。首先,清真飲食文化加速了中國各種飲食文化的交流與共融。伊斯蘭各民族的先民在流動過程中.不僅將本民族的飲食文化,而且將他們所吸收的地域性飲食文化也一同傳播到其他地區,例如蘭州牛肉拉麵西安牛羊肉泡饃蓋碗茶以及涮羊肉等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清真飲食,現在這些清真飲食已遍佈大江南北,不管你走到祖國的哪個角落,總是能看到具有伊斯蘭風情的清真飲食。
與此同時,伊斯蘭各民族在對外傳播本地本民族飲食文化的過程中,也大量吸收傳播其他民族的飲食文化,並將其中的一部分傳播到本地本民族的飲食文化當中,實現了“文化互惠”的目標。其次,伊斯蘭各民族在將中華飲食文化向國外傳播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清真飲食文化雖生成於中華大地,但隨著伊斯蘭各民族人口的流動商貿文化的交流,他們也將清真飲食文化帶到了世界各地,成為國際飲食文化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