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季養生的基本原則是防涼防燥,就是中醫所謂的“肺”著手,讓肺氣旺而不受外邪之侵,是秋季非藥物性養生的基本方法。
1.秋季敲法
肺與大腸相表裡,由於秋燥易導致大腸蠕動變慢,形成季節性便秘。專家介紹一種敲法。眼睛的正下方頰貴處,是大腸經絡貫通處,只要有規律地刺激眼眶正下方或顴骨四周,就可使腸功能恢復正常。
方法併攏食中無名指,以指肚有節律的輕敲。
早餐後10~15分鐘,是大腸最易發生作用的時間。此時,作幾分鐘的秋季敲法,可立刻產生便意。便通則肺亦強,整個精神狀態也會明顯改善。
2.壓揉承漿
承漿穴在唇下凹處,以食指用力壓揉,即可感覺口腔內會湧出分泌液。若糖尿病患者在想喝水之時,用力壓揉此處10餘次,口渴即可消失,不必反覆飲 水。這種分泌液不僅可以預防秋燥,而且含有可延緩衰老的腮腺素,同時可使老人面色紅潤。本法簡捷實用,作為長期保健可以不受時間場所的影響,隨時應用。
3.咀嚼鼓漱
每天晨起和臨睡前,有如咀嚼口香糖一樣作上下顎運動100次。然後閉嘴,舌抵上顎鼓漱100次,使津液滿口,徐徐嚥下。反覆36回。咀嚼時,顎部肌肉會將滯留在左側頭部的血液向下牽引,送回心臟,促進血液迴圈,抵禦秋季涼氣。


糯米香酥條
三絲拌銀針粉
瓜子酥的做法
水煮牛肉的做法
北京小吃--驢打滾
北極甜蝦豆皮煎
洋芋擦擦的做法
芸豆冬筍燜仔排

石榴才真正是女人的紅寶石
8招幫你甩掉最後十斤肥肉
常吃20種食物 美女變成大媽
10個健康殺手最傷女人

酸辣蘿蔔脆
豆豉烤魚
檸汁茶香排骨
香脆黃瓜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