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範圍內,貓一直是人類的寵物,國外沒有吃貓肉的習俗.在我國,貓也不是傳統的動物性食物,大概也只是喜好“菊花龍虎鳳”的華南地區比較流行,當中含有貓肉.對傳統菜任何人無權否定,但也不要宣傳不要普及.現在人們的飲食口味在不斷變化,對於雞,鴨,牛,羊等常吃的肉類似乎已不覺得新鮮,進而有一種獵奇心理.但不管是出於一種獵奇心理,還是求新求異,都不應違背健康,安全,營養的飲食原則.否則,再新鮮的食物也不應食用.
第一,吃貓肉不能治病
吃貓肉治病純屬無稽之談,醫學上沒有“淋巴病”的說法,只有淋巴瘤。而淋巴瘤是惡性腫瘤,吃貓肉與治腫瘤毫不相干。
第二,動物肉類因可能污染或帶有病毒,危害食入者健康。由於貓不是肉用食物,貓肉無檢測標準,其未經檢測,很難保證符合食用標準。
目前許多被送到餐館的貓,並不是供養殖的家畜家禽,而是被捕捉的放養家貓和流浪貓,許多貓是以剩飯剩菜,以及生的魚蟹和老鼠為食物來源的,所以感染寄生蟲的比例相當高。如肺吸蟲弓形蟲等,即使貓肉煮熟也不容易殺死。而且,狂犬病瘋牛病及老鼠的出血熱等貓也可能感染。
第三,貓也有傳染病?
吃貓肉有得傳染病的危險,如貓抓熱狂犬病出血熱以及弓形蟲病和其他寄生蟲病。去年,瑞士科學家發現貓有一種貓海綿狀腦病,與瘋牛病羊癢病和人的一種特殊類型的癡呆症類似。這些病有共同的病原,都可能傳染人,引起極其嚴重的中樞神經系統變性性疾病,最終導致癡呆和死亡。因此是世界各國嚴密防範的傳染病。
第四,瑞士科學家還發現貓有一種貓海綿腦病,與瘋牛病羊癢病和人的一種特殊類型的癡呆症類似。這些病有共同的朊病毒,都能傳染給人,引發極其嚴重的中樞神經系統變性疾病,最終導致癡呆和死亡。目前,該病已成為世界各國嚴密防範的傳染病。
貓還有貓免疫缺陷病毒感染,這種病毒與引起人艾滋病的人類免疫缺陷病毒屬同類,雖然現在還沒有發現貓免疫缺陷病毒感染人,但沒有把握說一定不能。因為,近些年發現許多人的新傳染病就是吃動物傳染過來的。例如艾滋病病毒最初是猩猩身上的病毒,由於非洲人吃猩猩肉而引發。廣東省營養學會理事長中山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蘇宜香教授指出“吃貓非常不安全,人們最好不要獵吃貓。
第五,吃貓肉並不能大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