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肉食者鄙”——無肉不歡者日益成為腸癌高危人群
許多人以為惡性腫瘤是中老年人的“專利”,自己“正值妙齡”,根本不用擔心。然而,這樣的觀點並不完全科學。雖然中老年人罹患腫瘤的幾率較高,但這並不代表年輕人就能置身事外。腫瘤的發生發展受遺傳性別年齡飲食營養環境心情慢性病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年齡並不是唯一的影響因子。事實上,不良生活方式在腫瘤的發病中佔據更高的權重。小資飲食方式,對高脂肪高蛋白高熱量的肉食來者不拒,正是腸癌發生的幕後推手。
無論吃進去的食物如何美味誘人,通過消化系統的加工,最終都會變成臭穢的糞便。排泄物不僅是氣味讓人不快,其中還包藏禍心——大量微生物和有毒有害物質潛藏在糞便中,是機體每天都要面對的健康威脅。中國人世代居住在東亞的季風區,這片土地的氣候十分適宜農業生產。千萬年生於斯長於斯,中國人形成了以植物性食物為主動物性食物為輔的飲食結構和飲食文化。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我們的腸胃早就習慣了“素食”。突然間西風東漸,粗糧被“踢出”中國人的餐桌,蔬菜水果也退居次席,葷腥“鳩佔鵲巢”成為主角。不可否認,肉食的口感讓人難以抗拒,但別忘了古人的遺訓——“肉食者鄙”,無肉不歡的直接代價就是消化道備受折磨,尤其是腸道。人類的結腸直腸中寄生著大量微生物,肉食在給人體帶來營養的同時,也給微生物的滋生提供了溫床。一旦攝入的肉類超過人體的需求,多餘的營養物質就成為細菌的培養基。在細菌的作用下,肉類中富含的蛋白質脂肪等物質迅速腐敗,產生大量氣味難聞同時對健康極有危害的物質。腸黏膜長期遭受有害物質的“熏染”,炎症——壞死——再生的過程不斷輪迴,黏膜細胞在修復過程中一旦走上“歧途”,就會發生惡變。
2油煎煙熏火烤——助長腸癌的囂張氣焰
中國人鍾情的烹飪方式有爆炒清蒸水煮等,採用這些方法來烹調食物,不僅可以保留食物原本的色香味,對健康也十分有利。反觀西方人,油煎煙熏火烤成為烹飪的主流方法。誠然,這樣加工出來的食物味美可口,讓人食指大動,其危害也是顯而易見的。無論是油煎,還是煙熏火烤,烹調溫度都很高,大大超過爆炒清蒸和水煮的100攝氏度上下。高溫雖然催生了食物特殊的風味,但同時也使蛋白質脂肪變焦,產生大量對健康有害的致畸致突變物質。偶爾接觸這些物質或許不會產生明顯危害,要是長此以往情況就難以預料了,致畸致突變物質會助長腸癌的囂張氣焰。
3排便突然變細伴有少量出血——留意腸癌的警示信號
儘管早期病程進展緩慢症狀隱匿,可腸癌發作前並不是沒有發出過警告。排便狀況的改變便是腸癌最顯著的預警信號。令人遺憾的是,很多人對這警示信號視而不見,把每天排便的這個舉動等同於例行公事。其實,每天排便後哪怕多花一秒鐘仔細觀察一下,也許就能讓悲劇止步於萌芽階段。通常來說腸癌最容易表現出三大早期症狀
排便習慣改變由於個體的飲食結構生活習慣上的差異,不同的人排便習慣也大相逕庭。通常在沒有腹痛腹脹等典型症狀或任何不適的情況下,一天排便三次和三天排便一次都屬正常。但如果向來是數天排便一次的人,在沒有任何感染的情況下,持續出現一天排便多次的情況,就要高度懷疑腸黏膜是否出了問題。反之,一向排便通暢的人在沒有任何誘因的情況下,突然出現排便困難時,也應該考慮腸道出現佔位性病變的可能。
排便突然變細糞便突然變細也是腸癌早期徵兆之一。因為早期的腸癌往往局限於腸黏膜和黏膜下層。隨著病程的進展,腫塊漸漸向腸腔內凸起,腸管直徑開始縮小,糞便經過時就會受到壓縮,從而出現糞便變細的情況。專家建議如果持續發生這種情況,應當及時就醫。
伴有少量出血如果發現糞便中夾雜著少量血跡,則要高度重視,千萬不能姑息養奸。由於腫瘤會逐漸形成向腸腔內凸起的腫塊,在受到糞便摩擦時,難免會有小的潰破,發生少量流血,這也是早期腸癌的症狀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