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中藥學中的黃芪名醫陶弘景就說:“黃芪第一出隴百瀋陽,色黃白,甜美,今亦難得。”是指的甘肅省野生黃芪,黃芪商品中,野生品除東北所產三種關芪較佳,最好的當數甘肅野生黃芪。由於野生品較少,在我國各省區均有栽培。
黃芪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簡介——黃芪的功效
黃芪的論述黃芪,味甘,氣微溫,氣薄而味濃,可升可降,陽中之陽也,無毒。專補氣。入手太陰足太陰手少陰之經。其功用甚多,而其獨效者,尤在補血。
【功效主治】黃芪有補氣固表止汗脫毒生肌利尿退腫之功效。用於治療氣虛乏力,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癰疽難潰,久潰不斂,血虛萎黃,內熱消渴,慢性腎炎,蛋白尿,糖尿病等。炙黃芪益氣補中,生用固表托瘡。
黃芪含有蔗糖葡萄糖醛酸黃芪多糖ABCD,黏液質,多種氨基酸苦味素黃芪皂甘膽鹼葉酸黃烷化合物及含有硒硅鋅鈷銅鉬等多種微量元素。
黃芪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簡介——黃芪的作用
1甲疽瘡膿生足趾甲邊,赤肉突出,時常舉發者。
黃耆二兩,“草閭”茹一兩,醋浸一宿,以豬脂五合,微火上煎取二合,絞去滓,以封瘡口上,日三度,其肉自消。
2胎動不安腹痛,下黃汁。
用黃耆川芎合一兩,糯米一合,水一升,煎半升,分服。
3治渴補虛男子婦人諸虛不足,煩悸焦渴,面色萎黃,不能飲食,或先渴而後發瘡癤,或先癰疽而後發渴,並宜常服此藥,平補氣血,安和臟腑,終身可免癰疽之疾。
用綿黃耆箭桿者去蘆六兩,一半生焙,一半以鹽水潤濕,飯上蒸三次,焙銼,粉甘草一兩,一半生用,一半炙黃為末。每服二錢,白湯點服,早晨日午各一服,亦可煎服,名黃芪六一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