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的形態特徵?艾草有抗菌作用?艾草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鎮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鎮靜及抗過敏作用;護肝利膽作用等。艾草可作“艾葉茶”“艾葉湯”“艾葉粥”等食譜,以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
艾草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狀,植株有濃烈香氣。主根明顯,略粗長,直徑達1.5厘米,側根多,常有橫臥地下根狀莖及營養枝。莖單生或少數,高80一250厘米,有明顯縱稜,褐色或灰黃褐色,基部稍木質化,上部萆質,並有少數短的分枝,枝長3—5厘米;莖枝均被灰色蛛絲狀柔毛。
艾草有抗菌作用
艾葉在體外對炭疽桿菌α-溶血鏈球菌B-溶血鏈球菌白喉桿菌假白喉桿菌肺類雙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檸檬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葡球菌枯草桿菌等10種革蘭氏陽性嗜氣菌皆有抗菌作用。艾葉油4×10濃度,對肺炎雙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甲型鏈球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福氏痢疾桿菌等有抑菌作用。
以野艾葉艾條或艾絨煙熏,可用於室內消毒,與蒼朮或與菖蒲及雄黃或與蒼朮雄黃白芷等混合煙重,對金黃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大腸桿菌變形桿菌白喉桿菌傷寒及副傷寒桿菌綠膿桿菌枯草桿菌產鹼桿菌以及結核桿菌均有殺滅或抑製作用。艾條煙熏尚能減少燒傷創面的細菌。豚鼠結核經艾灸治療後,疾病進展較慢,病變較輕,尤以病程後期更明顯;此外還能增強網狀內皮細胞的吞噬反應,但所增強的程度不如動物獲得免疫性時那樣顯著;豚鼠網狀內皮系細胞的吞噬機能與內臟的結核病變是一致的,當肝脾受到疾病的損害時,吞噬機能即下降。
以小野艾葉煙熏,對於多種致病真菌也有抑菌作用。小野艾水浸劑及煎劑,艾草在試管內對多種致病真菌也有一定的抑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