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2009年曾進行一項類似研究,結論證實喝酒臉紅的人確實比其他人更易得食道癌。
報道稱“喝酒臉紅主要由一種酶的遺傳缺陷所致,這種酶叫做ALDH2,中日韓大約有三分之一的人存在這種缺陷。”
參與這項研究的醫生介紹“和沒有ALDH2缺陷的人相比,該基因缺陷的人每天喝2杯啤酒,會使患食道癌的風險增加6-10倍。對亞洲人群而言減少飲酒會顯著減少這種癌症的患病率。”
研究者計算得出“如果一個適度或者大量飲酒的且有ALDH2缺陷的日本男性,如果將酒量減至少於9杯/星期,他患食管鱗狀細胞癌的風險可以減少53%。”
中大醫院消化科醫生夏金榮好喝酒的人更易引發食道癌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消化內科主任夏金榮教授指出,喝酒臉紅的人是否更易得食道癌,這種相關性國內目前尚無開展類似的研究。但可以肯定的是,喝酒的人比不喝酒的人,患食道癌的概率要大一些。
夏教授介紹,喝酒的人之所以會臉紅,是因為這類人群缺少乙醇脫氫酶和乙醛脫氫酶,所謂乙醛脫氫酶正是上述美國學者提及的“ALDH2”。
維基百科顯示,人體中缺乏這種酶,就會無法正常代謝乙醇的氧化產物乙醛,血液乙醛濃度增高,進而造成一系列飲酒後的不良反應,如臉紅頭暈心跳加快等。
夏教授指出,喝酒過量的人容易引起胃食管反流巴瑞特等症狀,這是因為喝酒導致胃的肌肉變得鬆弛,致使胃裡面的內容反流到食管,反覆幾次刺激之後,容易引發反流性食管炎等病症。而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患食道癌的概率比一般人要高很多。這是夏教授認可喝酒與患食道癌有一定關係的原因。
速效“解酒藥”靠不靠譜
抗組胺藥物
現實生活中,一些市民有些酒非喝不可,無奈之下一些人選擇瞭解酒藥,但這些解酒藥可信嗎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2009年進行的此項研究說,“一些喝酒臉紅的年輕人認為臉紅是一種過敏反應,服用抗組胺藥物的同時可以繼續喝酒”,但研究人員警告說“無視這種症狀並且繼續喝酒會增加食道癌的發病率。”
食物解酒見效慢但安全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消化內科主任夏金榮教授也提醒,人們不要太迷信解酒藥,因為現在市面上的一些解酒藥,效果都不是太好。
據其介紹,解酒藥主要原理是保護胃黏膜,減少對酒精的吸收以及加快血液中酒精的代謝,但這種藥不易長期使用。另有報道指出,解酒藥還可能引發副作用,危害人體健康。
如果有些應酬實在沒辦法推卻,非得要喝酒怎麼辦記者向夏教授請教保護方法,夏教授表示,人們還是應該適度飲酒,喝酒容易臉紅的人更要少喝。如果應酬實在沒有辦法,喝酒之前可多喝酸奶,保護胃和食道黏膜。
有研究顯示,酸奶可以對胃黏膜形成一個保護膜,降低酒精的吸收程度,同時也降低血液裡的酒精濃度。此外,酸奶中的各種有益桿菌可以清理腸胃,防止胃部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