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與技術
一般採取下列步驟
1.心理活動的探討。
詳細詢問患者的個人史,廣泛瞭解其家庭背景親子關係,幼時心理發展歷程及此後的生活遭遇和經驗。包括心理挫折及情緒性應激,以及對這些挫折應激常常採用的某種“防禦機制”及行為反應模式。
2.綜合瞭解患者心理及病狀。治療者的透徹瞭解有四個層次
1要從“過去”來瞭解“現在”。
2溝通“有意識”與“無意識”。
3發掘“理性”與“情緒化”的因果關係。
4對“此時此地”與“彼時彼地”的外在行為加以比較。簡而言之,即“前後內外表裡縱橫”全方位地瞭解患者。
3.轉移關係的分析。
即分析治療過程中患者把幼時親子關係中對父母的情感不知不覺“轉移”到對治療者的關係上。動力派認為,對此要善加利用及分析,以促進治療效果。
4.阻抗現象之處理。
挖掘內心隱藏的動機時,常會遇上心理上不自覺的阻抗,這是面對潛意識境界的一類情結反應。此時要妥善處理,可事先解釋或啟發患者說出內心感受,或改變指導策略。
5.指導解釋。
指治療者對患者心理動態的來龍去脈逐漸瞭解後,適時並適當地給予指導說明,注意表述的動機及方式,多採取迂迴間接或暗示的方式,讓其自行頓悟,即所謂“響鼓不用重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