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親密關係觸礁,這塊“礁石”常常出現在臥室裡。研究顯示,在快樂的婚姻裡,性只貢獻了15%的幸福感,而在不幸福的關係中,卻有85%的不滿意來自於性。當伴侶中一方想做,一方不想做,說好還是說不婚姻專家的建議是只要有一方提出了邀請,答案就一定得是好,好,好。
最強的幸福來源和最強的不幸來源
凱特和傑這對夫妻來做婚姻咨詢時,離上次兩人做愛的時間已間隔8個月,彼此之間是一堵冰冷而怨恨的厚牆。
兒子出生後,凱特的性需求起了一些變化,她不像從前那樣喜歡做愛了。開始,她以為這是因為照顧孩子的辛勞,傑於是更多地幫手帶孩子,夜裡他起來餵奶換尿布。凱特的確覺得輕鬆了許多,但她還是不想做愛。後來,他們請長輩每星期幫忙照顧孩子一晚,出去吃飯看電影享受二人世界。但這對她低落的性慾也沒起什麼作用。
無性的時間越長,傑就越陰鬱沉默,凱特於是也越多挑剔抱怨。有時,她也想表示一些柔情蜜意,然後,傑就開始要求做愛,最後總以爭吵告終。有時,他也想有一些浪漫的表示,但她內心的怨恨太深,總想到,“這只不過是為了把我哄上床。”
短短幾年之內,他們做愛的頻率從每週數次減為一年裡只有幾次。傑同意來做咨詢,是因為厭倦了無休止的爭吵。而凱特希望咨詢師能讓傑明白,他的冷淡對她的傷害有多深,這讓她還怎麼能想做愛呢
她內心的痛太深了,以至完全不能看到,自己的做法也是造成彼此隔閡的重要原因。她等於是在告訴傑,“我期待你對婚姻對我保持忠誠,但請你不要期待我和你做愛。”是的,如果想傷害一份親密關係的話,忽視性的重要,可以是最有效的一個做法。在一份親密關係裡,女人最難容忍的一件事是喪失愛的安全感, 她不能確定自己是不是被愛;而男人最難容忍的一件事,是在愛中感到羞恥,他不能確定自己是不是有能力讓愛人感到快樂。而性,它既很容易讓女人覺得自己不夠被愛,也很容易讓男人覺得自己“不夠好”。
當高需求的人遇上低需求的人
凱特和傑在戀愛之初,深深地迷戀著對方的一顰一笑,那時他們的性是很棒的。凱特像傑一樣喜歡做愛。她沒有意識到的是,在愛情初期,性的需求會格外高漲,而當這個階段過去後,性需求又會回到原來的基點。
凱特後來回想,除了那段時期,她的性需求一直不是特別高。唾液檢測發現,她體內的睪丸酮水平偏低而傑的偏高,這也解釋了為什麼他常想做而她不常想做。
像傑這樣有著中等或以上性需求的人,無論男女,他們的燃點比較低,容易被微小的刺激激發起慾望。對他們來說,產生性慾並不是什麼特別困難的事,之後也很容易一步一步地走向高潮。如果長時間沒有性生活,他們會從心理上和生理上感到非常不適,猶如一張繃緊的弓一直得不到釋放。這種不適是難以被低需求的人理解的,因為他或她並沒有同樣的經歷和感受。
而性需求低的人往往燃點比較高,能夠啟動他們的,可能是最高級別的性刺激,也就是性的本身。也就是說,要讓他們“想”,他們就得先“做”才行。這一點可能跟言情小說或愛情電影不同,小說或電影告訴我們的是只要你愛,自然而然地你就想做愛。
而且,在愛情的初始階段,性需求低的人的表現和內心感受都與性需求高的人沒什麼兩樣。他們的親密愛人,以及他們自己,都會以為,事情就該是這個樣子,而且一直會是這樣的。
身心的抗拒會很快消失,除非你一直給它增加燃料
當女人拒絕性生活,男人的典型想法就是“她不想跟我做,是因為我不能滿足她。”他會因此感到羞恥和憤怒,或者沉默。如果女人想做愛而男人拒絕,他會加倍地感到羞恥,“我是個失敗的伴侶,我是個失敗的男人”。而她會想,“我對他不再有吸引力”,或“他不再愛我了”。這些,都會讓性的隔離變得更加堅固。
而好消息是,在不想做的時候做愛,身體和心理的抗拒只持續短短一段時間就會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