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糾正口頭禪
青少年多有口頭禪,但只要父母一糾正,彼此溝通關係就結束了。
可以對他的表達有所疑問,但不要直接反應他是不對的。例如可以問他"屁是什麼意思?""會不會被誤解你很愛放屁?"或"你說‘屁啦!’是生我的氣嗎?"
如果孩子偶爾脫口而出髒話三字經,可能是同儕間流傳的語彙,或自覺很酷,故意說出口。父母如果覺得聽起來刺耳,不妨用經驗和智慧接受挑戰,不直接把孩子說的話當成是對父母的攻擊。
找尋適當時機,和孩子討論說髒話或罵三字經給人的感覺。
如果孩子嘴硬認為,"不會呀,我覺得很酷!"千萬不要繼續辯下去,只要心平氣和提醒孩子這個家是大家共有的,家長有權利規範這個空間的"環保"標準,所以至少在22歲以前,不可以在家說粗話罵三字經,以示對家長的尊重。
至於將來他們為人家長,想規劃什麼家規,由他們自己決定。
7大父母應避免踩到的"地雷"
4.喜歡做結論
父母提供經驗分享時,最好讓子女自然而然有心得,而不是將結論告訴他。當然,這需要過程和時間,如果父母的分享只是分享,讓教化隱藏於無形,子女通常會參考。若一定要子女遵循,子女就會問"為什麼",反而不會去想對自己有何好處,尤其是和媽媽關係親密的兒子,此時會把媽媽看扁,甚至和媽媽對立。
"青春期的孩子就是‘想做自己’,只要結論是媽媽說的,為了證明自己能作主,也會有其它好主意,絕對不會順著媽媽的意思走,因為小孩想告訴你我跟你不一樣,我長大了,你沒發現嗎?"所以媽媽要有更寬大的心胸來原諒孩子,承認每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否則日子會很難過。
5.不信任子女
愈信任孩子,孩子愈會讓你信任。即便孩子曾嚇唬妳"有很多事我並沒有完全告訴妳!"或媽媽擔心孩子受到同儕影響,對孩子所說的話,還是要99%相信,千萬不可坦言"我覺得你一定會被誰影響。"
當然,這並非意味著媽媽就不能查證,或再次確認孩子是否言行一致,只是方法需要更有技巧。例如當發現孩子這陣子行為比較浮動,可試著關心他"是不是發生什麼事?"同時藉由電影或電視劇情談論"如何不受魔力的誘惑?""電影《魔戒》的主角為何將魔戒丟掉?他怎麼做到的?"找到共同的話題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