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生殖生理學上所指的精液是由精囊腺前列腺尿道球腺分泌的液體和睪丸產生並貯存在附睪內的精子兩部分組成。正常男性一次射精量為1—6毫升左右,其中含精子2—5億個。作為精子的載體和衛士,精液的首要任務是將含有一定數量的精子安全地輸送到女性生殖器內,以獲得受孕的機會。精液呈弱鹼性,能中和陰道內的酸性物質,有利於精子的活動。精液具有為精子提供活動能量和營養物質的功能,以保證正常生育活動的進行。所以我們可以毫不誇張地將精液稱之為來自男性的生命使者。
但在日常的門診中,常有不少人對精液的量濃稠以及顏色等常識問題懵懵懂懂,引起許多不必要的恐慌。
“多與少”的疑慮
其實,這些擔憂都是多餘的。一個男人,從第一次遺精起到生命的終止,體內一直存在著精液,一個人的精液多少是無法計算的。夢遺手淫和性交次數多,則精液消耗量大,但精囊前列腺尿道球腺與身體其他腺體一樣,只要功能正常,就會源源不斷地分泌,所以精液不會枯竭。有些男青年手淫頻繁,連續幾天一次甚至一天幾次,這樣會使精液量顯著減少。原因很簡單,雖然人體產生精子精液的能力很強,一般洩精後1—2天即可補足,但射精過頻,還是會發生“供不應求”的局面。這種情況造成的精液過少,當然不是疾病,也絲毫不必擔心,延長排精間隔時間就會不治而愈。不過,如若每次排精量都過少那就是病態了。在男性不育的病例中,精液過少引起的不育大約占總病例的2%左右。精液過少的原因可能為睪丸功能異常,內分泌紊亂,精囊前列腺疾病或尿道狹窄造成的。這類精液過少容易鑒別,只需禁慾或禁止手淫5—7天後再排一次精液,精液較前增多者沒有疾病,否則為病理性精液過少症。
那麼,精液過多好不好呢
與精液過少的情況相似,精液過多,如超過7毫升,也是一種病態,大多為精囊炎症引起。精液過多的實質是精漿分泌或滲出過多,而精子的總數並沒有變化。這樣很顯然會引起精液中精子的密度降低,影響受孕機會。過量分泌的精漿中因炎症等病理因素的影響,會干擾精子的活動和功能。另外,精液量過多致使性交後過多精液會帶出大批精子從陰道流失,減少了受孕機會。因此,精液並非越多越好。
“稀與稠”的疑慮
一位男青年告訴醫生,他手淫後發現射出的精液稀薄如水。他說以前的精液是黏稠的,現在怎麼變得像水一樣他問是經常手淫造成的嗎會不會造成不育還有一對夫婦,結婚已三年,婚後一直生活在一起,每週有2-3次正常性生活,雙方都未採取避孕措施,可女方至今沒有受孕。經過檢查,女方生殖器官和月經排卵功能均正常,男方的精子數量形態和活動性也都正常,只是射出的精液要在1小時以上才由膠凍狀變得稀薄,他們想知道這種膠凍狀的精液對受孕有沒有影響。
精液在生殖道內原本是以液體狀態存在的。當精液從陰莖口射出後,在精囊分泌的一種蛋白質樣物質的作用下,會立即變成乳白色或微黃色半透明膠凍狀,這就是人們平時所看到的精液性狀。此時,精子被“凝固”在精液內,無法自由游動,5—30分鐘之後,在前列腺分泌的一種水解酶的參與下,精液液化,由膠凍狀自動變為稀薄的水樣。精子的這種變化過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意義開始時呈液態是便於精液射出;隨後形成凝膠狀有利於精液在陰道內停留較長時間並使精子得到充分休息和獲能;一旦液化,精子就有足夠的能量迅速游動,尋找卵子去“相親”。如果前列腺或精囊發生炎症等疾患,由於水解酶的分泌缺乏或被破壞,這些患者的精液有可能長時間不液化或液化不完全。射出的精液在半小時甚至1小時後才液化的現象屬於病理現象,醫學上稱之為精液不液化。
由於精液黏稠度過高,精子無法正常游動,自然會造成不育。所以,精液凝固和液化的形態變化,能保護精子功能和正常的生育能力。故精液液化異常的患者應積極治療。
此外,精液教黏度高的不育患者在排卵期性交時,可將開始收縮射出的幾股精液射入陰道,隨後將陰莖抽出,後半部分精液排在體外,即分步射精,以降低精液的黏度,有利於精子的游動,增加受孕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