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作家編劇。原名張辛,合肥人,現居新加坡。從事過外貿幼教工作,1999年開始在網上撰文,2003年以小說《王貴與安娜》成名。代表作有《雙面膠》《蝸居》等,並成為熱門電視劇。
正面臨著婚姻重大起伏的六六不願過多談及此事,但很願意給有感情困惑的女青年們當知心姐姐「讓自己不斷優秀就是因為伴侶隨時可以換,但自己是不能換的。如果有一天沒有靠山了,你依舊能大膽地走入新生活,而不會覺得害怕。」
新劇新書用分享感悟來體現人生價值
新京報你寫《心術》是想告訴大家什麼?
六六有很多人誤以為我創作的劇本是說教用的,其實我寫每一部作品都是從感受出發。如果人們的生活沒有希望愛和信任,就是我小說中的主題,那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新京報你認為這三樣東西是一部作品能帶來的嗎?
六六問題不是這麼看的。現在是存在這樣那樣的缺陷,但我們有很強的糾錯能力,不斷地將這些傷痕磨平。一定要多看些積極陽光的事情,這才是生活的主動力。自己對生活的理解與感悟對愛的分享能夠表達出來,這是我人生價值的體現方法。如果觀眾能體察到我的良苦用心,我創作的滿足感便會油然而生。
新京報你的新書叫《小情人》,你覺得兒子哪些方面給你的感覺像「小情人」?
六六借鑒以前的說法,說女兒是爸爸前世的情人,咱也不能吃虧了,兒子也得是媽的情人。絕大多數家長用照片記錄孩子生長,我選擇我的強項,用文字。等偶得成年結婚時,我交給我兒媳婦最好的禮物,就是他厚厚的一疊成長史,便於這個女人摸清這個男人的成長。
有了偶得的這幾年,我個人感覺是收益大於風險——風險評估嘛,有人說有了孩子後事業會後退女人會減值,我個人覺得第一,我是增值了;第二,我厚重了,不僅僅是體重上的,我感覺周圍夥伴對我的信賴感在增強。如果沒有偶得的話,我早就不要工作了,掙的錢夠我這一輩子了,因為有了他,我覺得責任還沒儘夠。當了媽媽的女人都會意識到肩上的責任更重了,繼而會更認真謹慎地對待生活。
微博事件請大家把我當做鄰家小妹大姐
新京報之前採訪胡紫薇,她也是一個有個性的事業型女性。她說,如果她的家庭崩潰了,她的事業就完了。你怎麼權衡這兩者?
六六胡紫薇的確是個比較有意思的女人。我認為我的事業是依附在我的家庭生活上的,我對事業沒有太大追求,事業給我的正面推動力就是,我可以很驕傲地面對我的孩子我不是純粹的家庭婦女,我還是個在社會上有一定聲望的被人尊敬的女人。這是對自我價值的雙重實現。